一、专科概况:
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成立于1984年,为常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由普通放射、CT、磁共振(MRI)组成。目前科室有员工36人,其中医师17人,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13人及住院医师等,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
科内拥有多台大型医疗设备和多种X线机共18台,其中包括3台高端MRI、5台中高端多螺旋排CT、1台数字乳腺钼靶机、两台数字胃肠机、4台DR及3台移动式数字摄片机。普放能满足全身各部位的摄片检查和胃肠道等各种特殊造影检查。近年来完成了近万例乳腺钼靶筛查、早期肺癌筛查等公益项目。CT、MRI除满足常规检查外,开展了各种CT造影检查及特殊部位的三维成像检查,如各部位动脉血管成像(CTA)、泌尿系统成像(CTU)、门静脉CTV、肺小结节筛查、小肠CT成像等,为卒中、胸痛、创伤中心等专科诊疗提供支持。MRI针对不同疾病个性化开展了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成像(DCE)等功能成像检查,形成了专业特色。
科室在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共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主持科研5项,培养研究生6名。该科多位专家在省、市各专业委员会、学组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2021年四院影像科被常州市卫健委评为“常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因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常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二、专科主要技术特色:
肿瘤早期影像诊断是科室的传统和特色技术。2020年底,医院与张国桢教授团队合作成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肺部小结节中心常州分中心,利用当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与CT后处理技术,科室在肺小结节浸润前与微浸润期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肺小结节MDT门诊已在市内及周边城市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率,科室引进了多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包括肺小结节、肋骨骨折、冠状动脉CTA、头颈部血管CTA、骨龄诊断、磁共振脑转移瘤检出、脑区自动划分等模块,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保证了图像质量及报告准确性。针对脑膜转移瘤影像检出率低的现实问题,科室在我市率先常规开展T2-FLAIR增强技术,大大提高了柔脑膜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肿瘤分期提供了精准的影像诊断信息。利用磁共振灌注技术,开展脑肿瘤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灌注检查,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治疗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